第(1/3)页 “我成小阁老了?” “这不在计划之中啊!” 朝廷最近的办事效率很高,最新的封赏旨意,当天就被送到昌平,握在严绍庭的手上。 而他却是满脸诧异。 全然没有想到,朱载坖竟然会不按计划的,给自己额外弄出了个内阁行走参知的职事。 徐渭接过旨意,然后比对着自己手上京中送来最新消息。 最后他笑着点头道:“胡部堂以武英殿大学士、高仪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严侍郎升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宾客升翰林学士、詹事府詹事兼国子监祭酒,任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行走参知内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官职不变,消息没有错漏。” 说完后。 徐渭也难得面露好笑:“所以说,往后朝中官员称呼宾客一声小阁老,也是没错的。” 这话说完,就算是徐渭,也终于是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只有严绍庭满脸黑线。 朱载坖这位新帝的想法,他大概能猜出一二。 “无非就是用我严家制衡朝堂的心思罢了。” 严绍庭黑着脸,漫不经心的随口说着。 徐渭点头附和:“严家现如今是世袭罔替的昌平伯,按理说不该在朝为文官之列。但先帝赐爵之时,太师、尚书还有宾客您,甚至是二爷和小少爷,也都已有了官身,如此便又能继续在朝为官。只不过等小少爷往后长大,再有子嗣,怕是就不能不守规矩了。但也正因如此,不论是先帝还是新君,都存着用昌平伯府制衡朝臣的心思。”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严绍庭对此也表示赞同。 因为严家现在有了一个世袭罔替的昌平伯爵位,等严无忧之后的严家子孙,就必然不能再为文官之列,这是规矩。他们现在这些人还能因为在严家获得爵位前,就有了官身,不受规矩限制,可以后的严家子孙却只能遵守规矩。 如此一来。 这就让严家从根子上无法代代在朝把持权柄,而皇室又能放心从容的去用严家制衡朝堂百官。 严绍庭不得不笑着摇头:“先帝当初真的走了一步很好的棋。” 即便是这个时候,严绍庭也必须从心底佩服老道长。 权谋之术,在老道长手上真的就是被运用到了极致。 徐渭在旁笑着说:“只是不论如何,宾客往后恐怕都少不了要被人称作小阁老,您也得背上这个名头的事实了。” 虽然不太想承认,但严绍庭却知道徐渭说的很对。 就算他想阻止,也改变不了自己成为新一代大明小阁老的事实。 用力的晃了晃脑袋。 严绍庭转口道:“眼下这些都无关紧要了,咱们这位新君要我去和顾侯一同整饬京营,这里面牵扯诸多,怕是到时候有的头疼了。” 见新晋大明小阁老开始说起正事。 徐渭也立马收起脸上的调侃之色,转而点头开口:“整饬京营,无非是两桩事,清退负伤老卒,停罢无功勋将。这么多年,京营久在京师,营中兵丁缺额本就巨大,加之营中还有一批经年老卒,早已不能担当征战之事,这些人都得要清退出去。” 其实这也是大明当下所行军制的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京营历来都是从各地卫所精选将士充任,这些人又都是卫所军户出身。一开始精选的时候,那些将士或许正是当打的精壮之龄,可这么多年下来也都上了年岁。 朝廷也不可能指望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兵,能去和二三十岁的精壮兵马比。 严绍庭沉下眉头:“清退老卒好办,无非就是将他们革出京营,安置到地方上的屯田卫所即可。整饬京营,难得还是文长所说的停罢无功勋将,这事一旦做了,就是得罪人的事情。” 徐渭面色凝重。 无他。 京营因为驻守京师的缘故,营中本来就会被诸多勋贵子弟充斥占着各层将领之位,可这些人能有多大本事,世人皆知。 清退老卒易。 停罢勋将难。 而这也往往是朝廷想要整饬京营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徐渭则是目光一转:“不过……眼下倒是有个机会,或许宾客可以将京营里那些个无功勋将,兵不血刃的淘汰掉。” 徐文长的脸上带着一抹深意,眼里透着精光。 严绍庭看了眼,瞬间会意了然。 “戚元敬。” 徐渭笑着点头:“正是戚帅!” 说完之后,他便解释道:“先帝之时,去岁俺答部辛爱黄台吉引兵十万叩宣大两边,时边镇告急,先帝便下诏命戚帅及山字营北上赴京,以备镇守边地。如今算算日子,他们也该抵京了。到时候有戚帅和山字营坐镇京师,宾客再去整饬京营,自然是事半功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