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皇帝病重-《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2/3)页

    大军征伐,从来都不是一触即发。

    就算现在俺达部屯驻东阳河上游,真要进犯宣大,也得要等他们安顿好大营,建造攻城器械,才会集结兵马进攻。

    道台上,嘉靖嗯了声。

    吕芳当即开口:“边情在急,内阁与兵部当速速行文,敕令宣大两地墙边起援。”

    高拱作为首辅,闻言后躬身领命。

    随后说道:“大同一侧,可命蔚州、广灵、灵丘、广昌三地兵马北上,由大同总兵官分派各边策应。宣府一侧,既已知晓俺达部贼军屯驻东阳河上游,可命怀安卫、保安右卫移防柴沟堡、沙城堡、暗庄堡等地,宣府三卫抽调兵马,进驻万全左卫城与万全右卫城之间,随时策应。”

    九边重镇,如今一直都是朝廷最紧要的事情。

    高拱作为首辅,对这些地方的关键位置,和兵马驻扎所在,也是了然于胸,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并不存在什么让人诧异的事情。

    杨博看向高拱的背影,点头附议:“皇上,元辅所言尚可,如今朝廷行文宣大两镇,自当是八百里加急,至多五日便可命两镇所点兵马移防策应。”

    道台上。

    又是一阵急促的咳嗽声。

    皇帝的脸色愈发涨红。

    众人无不是目露担忧。

    毕竟现在皇帝的身体关系各方,尤其是新政已经开始推行,这个时候皇帝真要是出了事,对各方都是一个突发事件,必然会产生无数的连锁反应。

    但嘉靖却是伸出手,止住了眼前这些臣子们的关心。

    他靠在道台上,看向吕芳。

    吕芳立马捧着一杯茶水,送到皇帝面前。

    嘉靖喝了一口茶水,长长出了一口气,才觉得舒服了些。

    他便开口说:“如今再有月余便要入冬,届时北地严寒加之大雪,俺达部果真会在此时南侵?若如此,时日不多,是否会用兵于急且迅猛?若久屯东阳河上游不出,是否又为来年春犯宣大边地?”

    众人一阵沉默。

    按照历来的惯例看,关外的蒙古人南下进犯,大多会选择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召集草原上的各部兵马,然后在六七月份抵达九边各地,和大明的边军战上一两个月,就会赶在入冬前返回草原深处,带着从大明洗劫走的财货好好的过一个冬天。

    然后等到来年,继续如此。

    现在这个时候从常理来看,显然是不符合时间的。

    因为一旦明军将这些俺达部的人拖上一两个月,就算最后俺达部撤回草原,也要顶着漫天飞雪,踩着齐腰深的积雪返回各部。

    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和选择。

    杨博当即抱拳躬身颔首:“皇上圣明,此次俺达部来犯所选时日确不合过往惯例。臣下以为,此次俺达部来犯或为试探,若查我边虚实,自可乘虚而入,劫掠一番快速离去。便是僵持不下,该部贼子也可转向西行,今冬驻扎河套一带……以图来年犯延绥、固原、宁夏等地。”

    说到河套的时候,杨博停顿了一下。

    在场众人皆是面露不豫。

    现在杨博提及河套,众人只觉愤恨。

    全都是因为,若朝廷掌握河套,那么延绥、宁夏、大同一带的边防压力,就会顿时减轻无数。

    国初,徐达和李文忠统兵消灭了占据河套的脱列伯、孔兴等人,并且将王保保赶回北元的大本营哈拉和林,夺取河套平原,从此归于大明治下。太祖高皇帝更是再次设立东胜卫,借此将河套平原与宁夏、山西等地连接在一起。

    便是成祖时期,虽然将东胜卫内迁到了别处,也没有放弃对河套地区的控制。

    但是。

    随着仁宣二宗,北方防线不断后撤内缩,就开始有一批批的牧民进入河套定居。

    最终,在天顺、景泰年间,鞑靼部的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彻底占据河套。

    虽然在大明英宗皇帝终于驾崩,新帝即位。

    宪宗皇帝励精图治,开启了大明的剿套运动,先后取得红盐池之捷、威宁海大捷等一系列军事胜利,重创蒙古各部,河套地区也终于是被明军再一次收复。

    但当时没有推行迁移内地百姓定居河套,又为后续孝宗皇帝时期,河套地区被蒙古各部重新夺取埋下了伏笔。

    等到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取得应州大捷,只是打怕了当时的蒙古小王子,却也没能将河套收复回来。

    一直到如今。

    河套实质性的成了蒙古各部的地盘,而大明不光是失去了河套这一块养马地,更是让宁夏、延绥各镇和山西、宣大各镇被隔开。

    此次俺达部大军来犯,若是拖延到冬季,退守河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大青山阻挡北边的寒风,河套地区就是最好的过冬地。

    而且此地草木丰盈,牛羊众多。

    俺达部完全不用担心撤到这里后,如何获取过冬物资的问题。

    胡宗宪眉宇之间闪过一道光亮,他上前一步躬身开口:“皇上,如今东南各省平倭一事,已近尾声。朝廷开海数年,东南各地倭寇愈发难以寻觅。臣以为,东南各地往后当将清剿倭寇转为兵马驻扎沿海险要之地,控扼海面,再以水师战船巡游海上,防备倭船、贼船来犯即可。因此,臣奏请皇上准允,选调东南能征善战将领,引兵北上,屯驻京师整编,再于合适之时,前出九边镇守边地,寻机出战蒙古各部!”

    此言即出。

    殿内一阵侧目响动。

    众人皆是目视提出要调东南军兵北上的胡宗宪。

    高拱更是目光收缩。

    他是真没想到,事实上已经锁定内阁一个名额的胡宗宪,会在今日这个时候这个场面下,提出这件事情。

    高拱目光深邃的注视着胡宗宪,心中思绪急转。

    难道胡宗宪是想要在这个时候寻求入阁了吗?

    杨博亦是目光一沉。

    瞬间,原本在心中想要感激胡宗宪今日出面帮自己解围的念头烟消云散,反而是升起了浓浓的戒备之心。

    相较于高拱这个首辅在思考着胡宗宪是不是在谋求入阁。

    杨博担心的是胡宗宪提出的东南军兵北上镇守九边这件事情。

    九边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紧要之地,这些年山西宣大等地,实质上也渐渐被晋地出身的官员和将领掌握。

    胡宗宪提的东南军兵北上,那么势必会冲击晋人对山西宣大等地的控制和掌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