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寻师问道-《六韬传》
第(2/3)页
魏子衡粗略计算了一下,参加完名剑大会之后,如果路途上没有太多耽搁的话,大约两三个月就可以回到晋国邺城。之后便可以仔细为自己魏卿氏族的未来考虑。
但是在这之前自己必须要在有所学习,面前的这孙子的十三篇无疑是最好的。
再次浏览第一篇,计。
魏子衡又有不同的感受,这次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带入进去。
细细研读的同时,脑中又在回想着晋国的国家形势。
下一刻便翻到了,形这一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通篇结束,魏子衡坐如铜钟。
兵法中用来衡量胜负的因素,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
放眼国家形式,似乎由此来判断自己家族处境相当危险。首先魏氏的土地是较少的,所占有的人员和物资也是远不及智氏。相比韩赵魏而言,如果不加以合作或者团结的话,恐怕很难战胜智氏。
静静在十年前自己离开的时候,似乎情况就非常的清楚。智氏,一家独大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
孙子所写的话,十分有道理,以理论和系统性的方式来告诉取得胜负的关键。话语言简意骇而充满智慧。
又比如说这第二段。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必须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战胜敌人,就要进攻。采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充分;进攻敌人,是因为时机成熟。所以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敌措手不及。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魏子衡看着看着不禁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心中的疑虑,或许需要向一个人诉说。有的时候与其一个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不如探讨一下。
魏子衡找到了墨翟。
这位外人眼中称为墨子的人,看见了魏子衡的到来,不禁有一些诧异:“魏公子,好久不见,不知今天怎么有空来拜会我?据我所知,现在的你,可是齐国临淄城中名声盛大的人呀,不去,好好准备名剑大会来我这边干什么呢?”
魏子衡面色有些忧愁,他直接表明自己的来意:“墨翟先生,我是有些事情想和你讨论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