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北上琅琊-《六韬传》


    第(2/3)页

    之后这几天的路程颇为的平静和顺利,路途中几人时不时的聊天交谈心声,也算是为这枯燥的旅途增加了一点趣味。都纷纷凭借各自的学识来对天下知识进行探讨,在越王面前不再有所隐藏和保留,有些观点和看法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

    最终在经过数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临近琅琊城,这气势恢宏的越国都城,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风范。自从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为了进军中原迁都琅琊。在原本的陈锅上又新住了一层外城郭,加强了防御工事以及内部的格局。因此重新修建了一所越国王宫。

    这所王宫宏大气派,分为三个区域,以前中后的形式排列。前方主要是进行日常的朝政以及相关政治工作,而中间则是越王招待客人的地方,而面积最大的就是在后方为越王的日常居所以及其他花园庭院等。左右两边有一些亭台楼阁,是一些王公的日常工作的居所。

    进入琅琊城异常顺利,透过木窗可以看见戒备森严的越国军队,穿过市井大道,可以看见琅琊城的繁华,人们穿行在城中进行的各种交易和买卖不少的商旅也在此驻足。遥想这些人曾经也是他国的子民,短短十几年,越国为这座偏远的小城带来了繁华,带来了权力和威严。是这里的百姓深受其利,这个地方或许人有吴盟的子弟,但是这里的人可不信,吴盟的那一套。

    想到这里,魏子衡又有些感叹,或许真的像那几个吴盟叛徒所说的话:吴某本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十年前他们那次起义失败后就没有意义再进行下去了。他们存在只会给当地带来灾难和痛苦。或许原本对于人民而言,就没有国与国的概念,诸侯都只是周王的子民而已,这些所谓的争斗更像家族里的一些矛盾。

    只不过一方被打倒了,而另外一方站起来了。弱肉强食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不进则退,必然败亡。或许现在吴盟的现状才是它真正的归宿吧!

    话虽如此,但是他现在有些担心他师兄的处境,在他离开之前就看见了他师父的出现。于自己的师弟共处了十年之久,有些性情还是知道的。对于吴盟,或许孙奇不会轻易的就此离开。虽然他表面上不闻不问,但是身在大堂之上,有些话他想不听进去都难。

    魏子衡又在思考他师兄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安慰?会不会不远千里的来寻找?毕竟当时钟仁找到自己的时候,四下并没有其他人。或许自己的这种反常行为根本就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唉………”魏子衡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跟随着越王不寿,浩浩荡荡的进入到王宫内。

    钟仁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一直伴随在越王不寿的身边,而是在宫中简单停留后便离开。

    姒北古如此说道:“他是一个剑客,只不过与我亲近,为我做事而已,江湖才是他们剑客的天下,我本不应该束缚他们。他此次离开将会去中原的宋国去寻求剑阁的帮助。”

    “原来如此。”魏子衡来到这座越国都城的那一刹那,他心中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自己该如何为越王夺权,这一点还是个未知数,当务之急,就是要首先了解这里。

    越王不寿亲自安排了魏子衡的住所,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以及最广的书籍。越国的藏书之地任由魏子衡进出。为了让魏子衡在越国王宫很自然地呆着,于是任命了一个官位,官职不大,但是作用也很一般,类似于君主身边的读书之友,时常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魏子衡同时就借出着这个身份,光明正大的以越国的礼仪去求见姒北古。

    越王不寿,也经常以读书为由和魏子衡交谈。藏书之地,以及越王寝宫,常常是二人的谈论之地。颇为合理的设置,使朝中的大臣们无一感到奇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