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号舍中,陈叙翻开三道题卷。 第一题:“斧斤以时入山林”策。 第二题:“居敬以行简”策。 这两道,都算是小题。 然而其虽是小题,按照大黎一贯以来的规矩,乡试策论小题的作答也至少要有八百到一千字。 至于第三道大题的写作,则至少需要二千字以上。 三日时间,要写四千字以上策论,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不能将时间规划好,有些人可能直到考试时间结束,都未必能完整完成三道试题。 考场中,有人皱眉沉思,有人搜肠刮肚,有人奋笔疾书…… 陈叙提起笔来,则是不疾不徐,先将两道小题作答完成。 他行笔的动作从容舒缓,看起来写作速度并不算快,但其实,他只用了半日的时间,就已经将两道小题全部作答完成。 写作过程中,陈叙甚至没有打草稿。全篇不增减一字,不修改一笔,一气呵成。 不是他托大,而是他思维能力远超手速,这种程度的写作已经不需要草稿了。 而如果试卷真有涂改,他自会重新誊抄,不会狂妄到非要上交污卷。 第一题,陈叙写: “学生闻,圣贤言‘斧斤以时’,非独惜物也,实寓养民于取用之深意……” 第二题,陈叙写: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此为驭吏安民之枢机……” 两道题都不算生僻,第一道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第二道则出自《论语·宪问》。 此二题与院试时的截搭题相比,简直都可以称得上是堂皇正大,仁慈之极了。 不过两题都有深意。 先说第一题。 陈叙在冯原柏处看过近年邸报,知晓两月前,工部曾奏称:“官木采办逾额,珑川林麓十去七八。” 珑川一带,曾是林木丰茂之所。 朝廷官木采办大多出自珑川,如今因为滥砍滥伐,竟使得曾经拥有“山山皆翠微”之称的珑川成了林木枯乏之地。 三千里山脉,如今凋敝稀疏。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先圣已有名言,万物皆需应时。 陈叙写:“今之山林采伐,非违其时乎?夫世之需材,宫室之营,舟车之制,市肆之作,日费岁用,仰赖于此。 若使山林之利尽败伤焉,则木之用不给,而民之劳甸甸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