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就怕拎不清-《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第(2/3)页

    这提案又名提控案牍,掌文书案牍之事,各布政使司理问所皆有茫茫多的此等职务,初置知事,后改此职,作些刑名诉讼之案卷文牍之类的事情,多是未入流的官职,也只有五军都督府这等大衙司才有个九品的官衔。

    大致上就是管理文书档案,户口徭役、司法刑狱、工程造作等杂役的小头头。说白了就是个主任级科员。

    这等人是做不得刑名之事的,因为职权不符。毕竟按照他的职权,他也就是个文书!审讯之类的事和他没关系。

    莫说是他,就是正经管理军中总治五军刑狱的五军断事官,以及下属的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都躲的远远的!

    但因为王都事的大包大揽没人响应,这才有这一文书下场的机会。

    说到底,还是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造就的军事形势由文官的军事素养决定武将的升迁渠道的局面,让这些动动笔头子的家伙都觉得自己在军中有了出头的机会。

    这等文官轻视武将、武将对文官阳奉阴违情况下,文职和武将在衙门中离心离德就成了一种必然。

    自认为是个文官体系的提案见没人“抢功”,立刻拉官袍,倒玉柱,行大拜之礼出言道。

    “卑职愿为上官分忧!”

    今个他就要为王公子办了里面那个不知道死活的家伙。

    没等王都事回话,众司马参军们闻言,忍不住窃笑。

    这等出身低微见识短的幸臣,恐怕连里面要审讯的人是谁都不知道;这样只知道溜须拍马上位的人,身上的短处太明显了,见识跟不上,早晚要出事。

    这可能就叫德不配位吧!

    但这个和大家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要强出头,有人愿意当刀子,不管是里面的先倒霉,还是外面的后倒霉。只要倒霉的不是自己,那爱谁倒霉谁倒霉。

    众人彼此对视了一眼,达成了协议,一会就抓紧时间开溜,这爱折腾的几个想干嘛干嘛去。

    至于这王都事要怎么让这里面的贾大人吃苦头,还是这不姓名的新晋小官提案会不会一个收不住手把事情闹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可千万不能关大家的事啊!

    所以,大家心领神会的都要彼此做好不在场的证明,反正这事要和大家无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