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武运昌隆-《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2/3)页
杉山元继续说道:
“随着战线拉长前线,各部队开始进攻乏力。兵力匮乏、后勤补给跟不上、军工生产无法满足需求等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国人已经从最开始的惊慌失措、茫然应战中反应了过来,他们发现了帝国军队的弱点,并且已经开始制定出相应的战术。
我们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生存在岛上,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相较起来,中国大地简直算得上是天堂。
这一战我们倾尽了所有,民族能不能从孤岛上离开,就看我辈军人的了。”
笠原幸雄看着杉山元的眼睛,问道:
“大将阁下如此说,想来已经找到了解决之策吧。”
“是有一些浅见,但不全是我个人的,这个一会儿再说,咱们来聊聊江东。”
“嗯?”
“江东这两年给帝国造成了很多麻烦,他炸毁了山东的煤矿,给我们的军工生产带来的**烦。
这是又破坏了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想来未来一段时间,各地的工厂都会陷入资源困窘的状态,这影响的不光是我们陆军,还有骄傲自满的海军。
胜负不仅在战场上,还在战场之外,这一点江东做得比我们好。
持久战中,因为江东的破坏,皇军的攻势会更加乏力。
此人做了这么多,肯定是早有准备的,我们过去还是太过低估他了。”
杉山元的眼中竟然现出了一丝欣赏之意,这让笠原幸雄颇感意外。
“哼,这次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会再有下次了。”
“嗯……”杉山元似乎是在斟酌话语,
“以战养战,以华制华,虽然很多人这样说,但我们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点。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我们的战术和思路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整。
岗村君的研究成果你有没有听说过?”
笠原幸雄歪着脑袋思考了一下,
“以华制华,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相互配合……”
杉山元点头,
“嗯,我认为他所有观点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政治与军事的结合。”
“大将阁下打算用这种策略来对付江东和山西的中国军队?”
“不错,这两天我反复思索,发现很多在军事上不能解决的,也许在政治上会有突破口。
在南方,冈村君采取的是策反杂牌军,孤立以黄埔少壮派为主的中央军。
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借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