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镜子,恐怕就是钥匙。”廖振山解释完之后, 他的手指划过那些数字,“这些数字,还有诗里的‘三巡’、‘九转’、‘仰观’、‘俯察’,会不会是在暗示我们转动镜子的角度和顺序?” “可这玩意怎么转动呢?”廖振山皱着眉头思考着。 大严听完之后,嘴巴微微动了几下,“恐怕要我们根据这些提示、结合这些数字,最后算出一个数来!” 一听到要算数,廖振山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那完蛋了,这个我可真不行!” “让我扛石头打架我在行,这又是诗又是数字的,比我小时候背乘法口诀还头疼!买菜算账复杂点我都迷糊,更别说这种弯弯绕了!” 二严倒是来了兴趣,他蹲下身,用匕首尖在灰尘地上比划起来,“说得有道理,我来试试。” “诗里提到‘三巡’、‘九转’,旁边数字有十五、廿七(二十七)、二百一十、三百三十。” 他一边念叨,一边计算:“如果把这些数字和诗句里的意象对应……‘金乌栖扶桑’,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东方;‘玉兔跃云巅’,月亮升到最高,可以指代上方或者特定角度……‘三巡窥周鼎’,周鼎或许代表权力中心,方位可能是中间?‘九转见汉关’,汉关指边关,可能是西北方向……” 二严结合廖振山刚才对古代方位的解释,尝试将数字与方位、角度联系起来。他假设刻度上的0度代表正北,或者正东,当然这需要尝试,然后将诗中暗示的方位转换成角度,再与给出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试图得出一组具体的转动角度。 “如果‘金乌栖扶桑’是东方,对应90度,‘三巡’可能是乘以3或者加3次……‘窥周鼎’可能要看‘十五’这个数字……” 二严沉浸在自己的计算中,嘴里念念有词,匕首在地上写写画画。廖振山和大严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帮不上忙,只能耐心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二严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我算出了几个可能的角度组合……” “比如,先转到105度,再转到207度,或者先转到75度,再转到……等等,有好几种可能。” “但是,算出来之后呢?这镜子要怎么转?转到这些角度,然后呢?照哪里?” 大严接过话头,他的思维更偏向于实际应用:“既然给了一面镜子,指定不是让它照我们自己。” “肯定是让它反射光线,或者对准某个特定的方向去‘照’什么东西。” 他抬起头,用手电光四处照射,仔细观察弧形石门周围的环境。 这扇门位于一个不大的圆形石室中央,除了他们进来的那条通道,四周都是光滑的石壁。大严的目光很快锁定在正对着弧形石门、大约五米开外的一面相对平整的石壁上。 “你们看那里,”大严指着那面石壁,“整个石室,就那面墙最平整,像是特意准备的。二严,你先按你算出的第一组数字,把镜子转到对应的角度,让它对准那面石壁试试。” 第(3/3)页